戒掉自嗨式学习,重返高效阅读
作者:霁顔酱(富书签约作者)
01
我有一个朋友贾勤奋,是大家公认的“学习粉”,他的勤奋感天动地。
每天不是在朋友圈内刷免费微课的培训链接就是晒今天拆了多少本高端书籍又或者跑了多少圈还顺手做成了手绘思维导图,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
这个行为极具感染性,朋友圈里大家自觉一拖二,二拖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被拖进了群,早起打卡、读书打卡、健身打卡,就差吃饭,洗澡打卡了……
报的班越来越多,囤的课越来越多,书在家中占了几平米有的还没来得及拆。即使这样,你觉得自己还是一无所获很累却不敢停下前进的步伐。
无效的自嗨式学习就像去高铁站等飞机,去水果店买肉食。方向不对,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用。
“王左中右”在《3000万中国人假装在学习》中写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抖擞、如饥似渴地做一件事情,学习。
学习的热情是感人肺腑的。手机里没有几个知识付费栏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什么“认知升级”、“超级个体”、“关系攻略”,一个都不能少;
知乎每天都要刷个两三遍,有合适的live一定要听,月薪三万,年入百万,这年头不光要追究大数据,也要追求大数字;
定期在朋友圈分享学习心得,并有一套自己的江湖话术。
a说一句“跨界学习变度思维”,b便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a再说“这个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b便回“悄悄读书的人终究会得到命运的回赠”……
咖啡厅要常去,互通有无。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用指甲蘸了水,在桌子上写字,告诉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四种走法。
02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也提到过4种常见的伪学习,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第一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分钟音频、10分钟音频、还是PPT或思维导图。
第二类伪学习:追捧各类“大神”,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而且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真“大神”还是“跳大神”的。
第三类伪学习:崇拜各种“新知”,最喜欢《失控》《从零到一》《大数据时代》这样高屋建瓴的图书。
看到“你从前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都是错的”这样的标题就赶紧打开,碰上从量子力学开始讲创业,或者从脑科学出发谈沟通的文章,能兴奋得浑身发抖。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对这类人来说,勤奋、坚持,以及读书、听在线课程的数量本身就是意义。
有人奔波于各个社群,有人参加各种训练营,有人立志一年读50本书,有人坚持每天打卡背单词……
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学习要不得,伪学习也不见得都不好。最终,有人学成了大侠,武艺高超;有人学成了大夫,治病救人。
不怕不用功,最怕假用功,只是大侠和大夫都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成长。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翻了一堆书、收藏了一堆干货、参加了一堆微课之后,以为自己已经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
检验你是真学习还是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甄别现有信息,看你能不能将你学到的知识与你的生活、工作相关联,达到知行合一。
03
你以为只有中国人在假装学习吗?不然。
休·麦奎尔在书中写到:6个月前,我发现自己淹没在海量的简单信息中。互联网上有所有美好的东西,如维基百科、推特、播客、《纽约客》、邮件、TED演讲、Facebook、Youtube、BuzzFeed,甚至偶尔有的《哈佛商业评论》,动一动手指,就能得到无限快乐。
实际上,这种乐趣比比皆是,但它并非总是令人愉快的,也会伴随着一些痛苦。
因为它们,我无法专心工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分心,总是觉得疲惫、烦躁,游泳时总想看到数字信息。
我的压力感觉是数字化的,就好像是由我屏幕上的位与字节所构成的。
我累坏了。
我意识到一件很恐怖的事(而不是惊讶),去年我只读了四本书。也就是说,一个季度读一本书,每月才读三分之一,这一切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地刺痛了我。
我爱读书,我的激情和生活来自于书籍,我从事图书出版工作,我是LibriVox的创始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公共有声读物图书馆。
同时,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在经营Pressbooks上,一个在线图书生产软件公司,甚至在某个抽屉里,我可能还有一本未发表的小说。
我爱书,然而,我没有阅读它们,事实上,我不能阅读。我试过了,但每一次,读了三四个句子后,我不是去查收邮件,就是睡着了。
他的经历是不是和你很像?我们有办法戒掉假装学习,高效阅读吗?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通过训练自己重返阅读,来抵抗数字信息的压力吗? 慢信息可以治疗海量信息么?
类似蛇毒可以用来制作能治病的抗毒血清,书本这类古老又慢的信息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解毒剂,治疗不断更新的数字信息所造成的压力?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是否可以寻找到有效途径来解决?
04
我们的行为受到现代信息系统的影响,人类大脑的构造就是将新信息优先于任何其他事物。
比如,当你按下邮件刷新的按钮或者当你收到推特邮件广告提醒时,你的大脑就会在这类意味着新信息的触发下释放出多巴胺。多巴胺让我们更为敏捷地感知到潜在的快乐,我们的大脑便因此不断地寻找能够产生多巴胺的事物。
整个过程有一个学习循环:新信息+多巴胺=快乐。这就打通了神经通道,“教给”大脑,当你按下邮件刷新键时,就会得到一个奖励(即使奖励只不过是来自系统的另一个消息)。
就好像耗资数千亿美元的工程和产品设计,制造出了个让我们分心的完美机器。大脑有自己的完美机制去激活固定线路。
你需要“教给”大脑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用真实学习所获得的快感去激活脑中的固定路线。
新信息上瘾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注意力不集中、来回跳动所带来的能量消耗问题。
根据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所言,通常人类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但消耗20%的能量。
大脑的所为决定了它的能量消耗:当你放松或盯着窗外时,你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每小时大概消耗11卡路里。而集中精神阅读一个小时则消耗42卡路里。但处理大量新信息每小时需要65卡路里。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则更消耗能量。
每次你放下手头工作去查阅电子邮件时,消耗的不只是你的时间,还有能量。
列维京说:“通过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进入专注状态的人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还不会那么累,在神经能量方面的消耗也不会那么大。”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在工作时间内摆脱川流不息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件事却是可能的。
在上班时间内专心上班,完成手头上的任务,下班后再将时间分块,专心阅读,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因此,戒掉假装学习的第二个方法是专心致志,把“一次只做一件事”作为努力的重点,尝试将自己从信息流中脱离,重新链接那些较慢的信息。
05
为实现了将大脑从超负荷的数字信息中解脱出来这一目标。
《哈佛商业评论》翻译了一篇休·麦奎尔《重返阅读,是你2018年该养成的第一个习惯》的文章,他在里面定下了自己必须尊重的三个规则:
1. 下班回家后,收起我的电子产品。
这可能是最可怕的变化。有一种期望,我们总是在工作,或者总是与工作相连。
但是,对我来说,很少会在上午10:15(或在晚上8:15)收到需要立马回复的邮件。紧急的时候,我需要在晚上工作。
但一般来说,当我早上开始工作时,清醒的、充分休息的大脑,会远远比由于前一晚电子邮件过多所导致的不堪重负、精神疲惫的大脑要更有价值。
2. 这周内,每天晚饭后,我不再看电视,也不在互联网上浪费时间。
这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变化。对我来说,餐后一两个小时是一天中唯一真正自由的时间。所以,一旦孩子们上床,清洗完盘子后,我甚至不再问这个问题。
我直接拿出书,开始阅读,经常是在床上进行阅读,有时会残忍地提前一小时。
我认为这种变化是最困难的,但这是最简单的,腾出时间重返纸质阅读让我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我喜欢电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喜欢看)。
3. 卧室里拒绝发光的屏幕。
这是我第一次远离数字负荷,即使偶尔会违背其他的规则,但从未违背过这一规则。
我再也没将iPhone或者iPad放在床边,这意味着我不会在我醒来太早时,如凌晨3点半查收邮件,或者在凌晨5点访问推特。
相反,在那些失眠或早醒的时刻,我会拿起我的书本(通常马上又进入梦乡)。
遵守这三大规则对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由于我不再不断追逐下一个数字信息,我有更多的时间。
重返阅读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来反省和思考,提高了我的专注力,拓宽了创新精神空间,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我的压力变小了,精力增加了。
戒掉假装学习的第三个方法是下班后远离电子产品、数字负荷,重返高效阅读。
06
在工作场所和个人生活中管理不断更新的数字信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将是未来岁月里一个持续挑战。
数字信息的流动会越发迅速,更为海量。要知道,互联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使用智能手机也不到10年。最好的投资是增加自己的精力,高效阅读与学习。
对于职场与成年人来说,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供接受的信息空前泛滥,但能否真正地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学习者自己:
第一,一个会学习的人一定独具慧眼能甄别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
你在追逐各类“干货”、追捧大神、崇拜“新知”前,无论是音频、PPT、思维导图、高分书单推荐,把信息对你是否有用放在第一位。
努力没有错,但是方向错的努力不会有用,再勤奋也是白忙活。你的方向与目标应高度一致。
第二,学习者应有足够的学习能力。
如果知识不能拆为己用,你的学习便是自嗨式的无效学习,记住,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关注同领域、同行业的动态而不是蜻蜓点水到处学学。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可以多关注线上线下与教育行业相关的课程,终身学习;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你可以茶余饭后看看编程相关课程,充电续航;
如果你是一名写作者,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如何高效地输入与输出,提高文章质量,不落后于时代。
第三,重返阅读与真学习后,学习者每天应花上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学习片段进行复盘。
检验自己是否已形成知识体系,可以反求诸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断升级,最终成为专家。
在这个信息生态系统里,我们仍在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为人类而不是信息构建生态系统。作为人类,作为技术的建造者,我们会做得更好。在这段时间,重返阅读也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想要有所成就,戒掉自嗨式学习,重返高效阅读才是新年你该养成的第一个习惯。
作者简介:霁颜酱,富书签约作者,90后双子座辣妈,文学硕士,新媒体情感公众大号原创作者,热爱写作与生活。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终身目标。诗酒趁年华,不负最美时光,简书@霁颜酱,微博@霁颜酱-张贝贝,豆瓣@霁颜酱。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01
我有一个朋友贾勤奋,是大家公认的“学习粉”,他的勤奋感天动地。
每天不是在朋友圈内刷免费微课的培训链接就是晒今天拆了多少本高端书籍又或者跑了多少圈还顺手做成了手绘思维导图,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
这个行为极具感染性,朋友圈里大家自觉一拖二,二拖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被拖进了群,早起打卡、读书打卡、健身打卡,就差吃饭,洗澡打卡了……
报的班越来越多,囤的课越来越多,书在家中占了几平米有的还没来得及拆。即使这样,你觉得自己还是一无所获很累却不敢停下前进的步伐。
无效的自嗨式学习就像去高铁站等飞机,去水果店买肉食。方向不对,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用。
“王左中右”在《3000万中国人假装在学习》中写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抖擞、如饥似渴地做一件事情,学习。
学习的热情是感人肺腑的。手机里没有几个知识付费栏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什么“认知升级”、“超级个体”、“关系攻略”,一个都不能少;
知乎每天都要刷个两三遍,有合适的live一定要听,月薪三万,年入百万,这年头不光要追究大数据,也要追求大数字;
定期在朋友圈分享学习心得,并有一套自己的江湖话术。
a说一句“跨界学习变度思维”,b便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a再说“这个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b便回“悄悄读书的人终究会得到命运的回赠”……
咖啡厅要常去,互通有无。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用指甲蘸了水,在桌子上写字,告诉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四种走法。
02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也提到过4种常见的伪学习,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第一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分钟音频、10分钟音频、还是PPT或思维导图。
第二类伪学习:追捧各类“大神”,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而且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真“大神”还是“跳大神”的。
第三类伪学习:崇拜各种“新知”,最喜欢《失控》《从零到一》《大数据时代》这样高屋建瓴的图书。
看到“你从前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都是错的”这样的标题就赶紧打开,碰上从量子力学开始讲创业,或者从脑科学出发谈沟通的文章,能兴奋得浑身发抖。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对这类人来说,勤奋、坚持,以及读书、听在线课程的数量本身就是意义。
有人奔波于各个社群,有人参加各种训练营,有人立志一年读50本书,有人坚持每天打卡背单词……
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学习要不得,伪学习也不见得都不好。最终,有人学成了大侠,武艺高超;有人学成了大夫,治病救人。
不怕不用功,最怕假用功,只是大侠和大夫都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成长。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翻了一堆书、收藏了一堆干货、参加了一堆微课之后,以为自己已经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
检验你是真学习还是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甄别现有信息,看你能不能将你学到的知识与你的生活、工作相关联,达到知行合一。
03
你以为只有中国人在假装学习吗?不然。
休·麦奎尔在书中写到:6个月前,我发现自己淹没在海量的简单信息中。互联网上有所有美好的东西,如维基百科、推特、播客、《纽约客》、邮件、TED演讲、Facebook、Youtube、BuzzFeed,甚至偶尔有的《哈佛商业评论》,动一动手指,就能得到无限快乐。
实际上,这种乐趣比比皆是,但它并非总是令人愉快的,也会伴随着一些痛苦。
因为它们,我无法专心工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分心,总是觉得疲惫、烦躁,游泳时总想看到数字信息。
我的压力感觉是数字化的,就好像是由我屏幕上的位与字节所构成的。
我累坏了。
我意识到一件很恐怖的事(而不是惊讶),去年我只读了四本书。也就是说,一个季度读一本书,每月才读三分之一,这一切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地刺痛了我。
我爱读书,我的激情和生活来自于书籍,我从事图书出版工作,我是LibriVox的创始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公共有声读物图书馆。
同时,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在经营Pressbooks上,一个在线图书生产软件公司,甚至在某个抽屉里,我可能还有一本未发表的小说。
我爱书,然而,我没有阅读它们,事实上,我不能阅读。我试过了,但每一次,读了三四个句子后,我不是去查收邮件,就是睡着了。
他的经历是不是和你很像?我们有办法戒掉假装学习,高效阅读吗?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通过训练自己重返阅读,来抵抗数字信息的压力吗? 慢信息可以治疗海量信息么?
类似蛇毒可以用来制作能治病的抗毒血清,书本这类古老又慢的信息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解毒剂,治疗不断更新的数字信息所造成的压力?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是否可以寻找到有效途径来解决?
04
我们的行为受到现代信息系统的影响,人类大脑的构造就是将新信息优先于任何其他事物。
比如,当你按下邮件刷新的按钮或者当你收到推特邮件广告提醒时,你的大脑就会在这类意味着新信息的触发下释放出多巴胺。多巴胺让我们更为敏捷地感知到潜在的快乐,我们的大脑便因此不断地寻找能够产生多巴胺的事物。
整个过程有一个学习循环:新信息+多巴胺=快乐。这就打通了神经通道,“教给”大脑,当你按下邮件刷新键时,就会得到一个奖励(即使奖励只不过是来自系统的另一个消息)。
就好像耗资数千亿美元的工程和产品设计,制造出了个让我们分心的完美机器。大脑有自己的完美机制去激活固定线路。
你需要“教给”大脑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用真实学习所获得的快感去激活脑中的固定路线。
新信息上瘾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注意力不集中、来回跳动所带来的能量消耗问题。
根据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所言,通常人类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但消耗20%的能量。
大脑的所为决定了它的能量消耗:当你放松或盯着窗外时,你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每小时大概消耗11卡路里。而集中精神阅读一个小时则消耗42卡路里。但处理大量新信息每小时需要65卡路里。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则更消耗能量。
每次你放下手头工作去查阅电子邮件时,消耗的不只是你的时间,还有能量。
列维京说:“通过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进入专注状态的人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还不会那么累,在神经能量方面的消耗也不会那么大。”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在工作时间内摆脱川流不息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件事却是可能的。
在上班时间内专心上班,完成手头上的任务,下班后再将时间分块,专心阅读,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因此,戒掉假装学习的第二个方法是专心致志,把“一次只做一件事”作为努力的重点,尝试将自己从信息流中脱离,重新链接那些较慢的信息。
05
为实现了将大脑从超负荷的数字信息中解脱出来这一目标。
《哈佛商业评论》翻译了一篇休·麦奎尔《重返阅读,是你2018年该养成的第一个习惯》的文章,他在里面定下了自己必须尊重的三个规则:
1. 下班回家后,收起我的电子产品。
这可能是最可怕的变化。有一种期望,我们总是在工作,或者总是与工作相连。
但是,对我来说,很少会在上午10:15(或在晚上8:15)收到需要立马回复的邮件。紧急的时候,我需要在晚上工作。
但一般来说,当我早上开始工作时,清醒的、充分休息的大脑,会远远比由于前一晚电子邮件过多所导致的不堪重负、精神疲惫的大脑要更有价值。
2. 这周内,每天晚饭后,我不再看电视,也不在互联网上浪费时间。
这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变化。对我来说,餐后一两个小时是一天中唯一真正自由的时间。所以,一旦孩子们上床,清洗完盘子后,我甚至不再问这个问题。
我直接拿出书,开始阅读,经常是在床上进行阅读,有时会残忍地提前一小时。
我认为这种变化是最困难的,但这是最简单的,腾出时间重返纸质阅读让我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我喜欢电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喜欢看)。
3. 卧室里拒绝发光的屏幕。
这是我第一次远离数字负荷,即使偶尔会违背其他的规则,但从未违背过这一规则。
我再也没将iPhone或者iPad放在床边,这意味着我不会在我醒来太早时,如凌晨3点半查收邮件,或者在凌晨5点访问推特。
相反,在那些失眠或早醒的时刻,我会拿起我的书本(通常马上又进入梦乡)。
遵守这三大规则对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由于我不再不断追逐下一个数字信息,我有更多的时间。
重返阅读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来反省和思考,提高了我的专注力,拓宽了创新精神空间,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我的压力变小了,精力增加了。
戒掉假装学习的第三个方法是下班后远离电子产品、数字负荷,重返高效阅读。
06
在工作场所和个人生活中管理不断更新的数字信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将是未来岁月里一个持续挑战。
数字信息的流动会越发迅速,更为海量。要知道,互联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使用智能手机也不到10年。最好的投资是增加自己的精力,高效阅读与学习。
对于职场与成年人来说,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供接受的信息空前泛滥,但能否真正地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学习者自己:
第一,一个会学习的人一定独具慧眼能甄别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
你在追逐各类“干货”、追捧大神、崇拜“新知”前,无论是音频、PPT、思维导图、高分书单推荐,把信息对你是否有用放在第一位。
努力没有错,但是方向错的努力不会有用,再勤奋也是白忙活。你的方向与目标应高度一致。
第二,学习者应有足够的学习能力。
如果知识不能拆为己用,你的学习便是自嗨式的无效学习,记住,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关注同领域、同行业的动态而不是蜻蜓点水到处学学。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可以多关注线上线下与教育行业相关的课程,终身学习;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你可以茶余饭后看看编程相关课程,充电续航;
如果你是一名写作者,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如何高效地输入与输出,提高文章质量,不落后于时代。
第三,重返阅读与真学习后,学习者每天应花上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学习片段进行复盘。
检验自己是否已形成知识体系,可以反求诸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断升级,最终成为专家。
在这个信息生态系统里,我们仍在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为人类而不是信息构建生态系统。作为人类,作为技术的建造者,我们会做得更好。在这段时间,重返阅读也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想要有所成就,戒掉自嗨式学习,重返高效阅读才是新年你该养成的第一个习惯。
作者简介:霁颜酱,富书签约作者,90后双子座辣妈,文学硕士,新媒体情感公众大号原创作者,热爱写作与生活。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终身目标。诗酒趁年华,不负最美时光,简书@霁颜酱,微博@霁颜酱-张贝贝,豆瓣@霁颜酱。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